最近找到一本书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197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,本文是其中一篇文章《为什么我们使用计数和记数的方法大都是十进制的?》。

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:“胸中有‘数’。这是说,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,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”。我们在阶级斗争、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,必须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,才能把事情办好。譬如,生产队长在分配劳动任务时,必须根据农活的种类和数量,统计出勤的劳动力有多少,一二三等劳动力各有多少、男女劳动力各有多少等等,然后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,适当组织劳动力,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,以便高质量高产地完成劳动。

我们在计数的时候,从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到十,一共创造了十个数字,从十以上,就是十一、十二、十三……一直到一百,才用上一个新的数位“百”,而一百刚刚是十个十。从一百以上,要到一千才用上一个新的数位“千”,而一千刚刚是十个百,如此等等。这样的计数法,叫做十进位计数法。

同样的,我们在记数的时候,也只用了十个数字,那就是:0、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。比9大1的这个数十,用10来表示,从11、12、13……到19很容易记;比19大1,又要进位变成20。到99以后,又进位变成100。这样的记数法,叫做十进制记数法。

为什么我们的计数法和记数法都是十进制的呢?这是不是偶然的事呢?

毛主席教导我们:“人的认识,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”。知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,我们的计数法和记数法也不例外。回溯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,我们就能回答上面的问题。

由于古代的人类在打猎捕鱼时,在生产劳动和分配的过程中,都需要计数。那时候的数量一般比较小,所以他们开始时总是用手指头来计数的。古书上有一句成语,叫做“屈指可数”,可见当时较简单的数是用“屈指”(就是扳指头)来计数的。其实直到现代,幼儿园的小朋友,在开始学习计数的时候,也往往还用“屈指”来计算哩。这是最方便的计算个数的工具,也是随身携带的“计算机”。当渔猎技术进一步熟练,生产工具得到改进,生产数量不断提高以后,数量超出了十个,单纯的“屈指计数”就不能适应了,怎么办呢?

毛主席指出:“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,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,因此,人们的认识,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,对于社会方面,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”。古代人类的“屈指计数”,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而由低级的阶段(及单纯的“屈指计数”)向高级的阶段发展。人们在“屈指计数”满十以后,不得不把两只手的手指全部重新伸直,在地上放一块小石头或者短树枝等其它东西,再继续“屈指计数”,以后每满一次十,就记一块小石头(或其它东西),一直到数完为止,这是“屈指计数”的第一步。为了得到计数的结果,还要把小石头数一下,这是“屈指计数”的第二步。比方说,第一步中最后一次“屈指计数”的结果是“五”,而第二步“屈指计数”的结果是“三”,那么得数就是“三十五”。如果数量更多一些,小石头就可能超过十颗,“屈指可数”时就会超过两步。譬如说,数二百六十三个东西,就要分成三步。古代的人类经过许多次这样的反复计算后,总结了经验,就创造出十进制的计数法了。

至于记数的制度,它必然是和计数的制度相互配合的,因为满十以后,放了一块小石头或者其它东西,而指头全部伸直,所以记数的数码,就只要从1到9。满十的十字,自从有了0字以后,可以用10来表示,这样就完全够用了。

这样看来,十进位制的计数法和记数法,是古代人类从劳动生产的实践中,积累经验、总结经验而创造出来的,它的产生和人的十个指头有密切的关系,而不是偶然的事。

是不是还有不用十进位的地方呢?过去我国所用的杆秤,就不是十进位的,它是以16两作为1斤的。计算起来比较麻烦,因此现在全国都改成10两制了。国外有些地方,在计算某些东西时,还有用十二禁止的。如铅笔12枝叫做一“打”,12打叫做一“箩”。此外,也有用六十进位制的,如时间和角度时,就以60秒为1分,以60分为1度。

用十进位制来计数和记数都很方便。手摇计算机和电动台式计算机,数的运算也是用十进位制。但是,也有的计算工具不用十进位制,如算盘中横档以上的算珠,一颗算珠就表示5,这是采用了五进位制记数。而现代出现的电子计算机,数的运算则是采用二进位制。因为电子计算机没有手,没有十个指头,它只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“通电”,一种是“断电”,只要用0和1这两个数码,根据通电、断电两种不同情况,就可以自动运算了。由此可知,进位制也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,而决定采用哪一种比较方便。